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面对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水彩画技法与临摹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了解水彩画的性能以及水彩画的工具使用,运用水彩材料临摹一些画作(包括静物和风景),对水彩画的塑造与表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启发和培养学生绘画语言的能力,捕捉生活中美好,建立自信与坚持的信念。
二、 课程的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课题式学习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其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完成每一课题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对美的感悟与水彩工具的运用能力,课题设置有趣、生动,美感突出,适合各专业的学生学习训练。
三、课程培养目标
水彩画技法与临摹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了解水彩画技法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简单的造型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水彩工具运用能力,建立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通过系统的学
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与认识水彩画材料与工具
(2)简单运用水彩湿画法
(3)简单运用水彩特殊画法
(4)掌握画面构图法则
2、能力目标:
(1)对花卉临摹能力
(2)对风景临摹能力
(3)简单创作表现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钻研意识、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5)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及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 | 课程重点
| 课程目标与要求
|
模块一、大师作品赏析 | 例举水彩画大师的作品,进行构图、色彩、技法表现等分析。
| 理解构图在水彩画作品中的应用 | 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技法表现。 |
模块二、水彩画材料与工具 | 水彩画纸的选择 水彩画笔的分类 水彩颜色的熟识
| 画纸的裱制 水彩画颜料性能的认识 | 初次接触水彩画,对水彩画的工具和准备工作有一定的认识 |
模块三、水彩花卉作品的临摹 | 自选以花卉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临摹练习 | 临摹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技法的表现 | 通过对花卉水彩画的临摹,认识水彩画语言的特性与表现
|
模块四、水彩风景作品的临摹 | 自选风景作品为临本的临摹练习 | 临摹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和技法的表现 | 通过对风景作品的临摹,认识水彩画特殊绘画语言的特性与表现
|
模块五、简单水彩创作 | 题目自拟
| 通过已掌握的构图法则与水彩画表现方法作创作一幅作品
| 画面表现充实,水彩画技法运用得当。
|
五、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教学模块 | 学习单元 | 参考学时(30) | ||
模块名称 | 描 述 | |||
大师作品赏析 | 水彩画历史悠久,了解水彩画艺术风格与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彩这一画种,认识水彩画技法与表现。
| 欧洲水彩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品赏析
| 0.5 | 1 |
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与表现
| 0.5 | |||
水彩画材料与工具 |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水彩画材料的性能及其特点,结合水彩画技巧进行主题式训练。通过学生对水彩画工具的认识和实践,了解水彩画的基础技法。 | 画纸的选择与裱制
| 0.5 | 2 |
对水彩画颜料、画笔、留白胶、海盐等认识
| 0.5 | |||
简单水彩画技法展示与表现 | 1 | |||
水彩花卉作品的临摹 |
通过对水彩画材料的运用,一解水彩的特性,并在画面表现中,能够较完整的绘制花卉水彩作品。 | 单一花卉临摹 | 2 | 10 |
整体花卉作品临摹 | 8 | |||
水彩风景作品的临摹 | 通过对水彩画材料的运用,一解水彩的特性,并在画面表现中,能够较完整的绘制风景水彩作品。 | 树木、天空、小路局部临摹 | 2 | 10 |
风景临摹 | 8 | |||
简单水彩创作 | 运用构图法则,水彩画的湿画法与特殊技法,自行选择创作主题,表现充分,水彩运用得当。 | 创作构思 | 1 | 7 |
创作表现 | 6 |
六、教学资源选用
图书馆水彩技法表现、水彩临摹类书籍皆可参阅。
七、教师条件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需具备美术学知识和对水彩画的研究与创作,对水彩教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有效的组织本课程实践项目,具备本课程项目示范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示范教学,尤其强调现场个别指导的教学活动。
八、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
根据本课程需要,学习场地均为当代绘画工作室,以便于课程各项内容的实施与完成。另有展厅的需要,以便于课程完成后的汇报展览。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考核项目 | 分数比例(%) | 考核指标 |
过程评价(50%) | 积极思考与发言20% | 鉴赏与主题训练中,思考积极,发言率高 |
水彩湿画法运用10% | 较熟练地掌握水彩湿画法 | |
水彩特殊技法运用10% | 积极准备特殊技法的材料,运用得当 | |
构图得当10% | 构图合理,具有美感 | |
终结评价(50%) | 出勤、学习态度、团队协作(10%) | 无迟到、旷课、早退现象学习认真,作业齐全,条理清晰,与人合作良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
作业最终效果(40%) | 作业完整、表现充分 |
十、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生产性教学”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有反映新技术、新工艺的文字表述。
2、课件制作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制作相应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3、建议
要体现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要强调项目载体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4、教学评价
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5、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6、其他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