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游中国》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2-09-27浏览次数:750

《诗词歌赋游中国》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诗词歌赋游中国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选修课)

课程属类:人文历史类

课程学分:2

计划课时:30

教学组织:分散进行

适用范围:所有学生

先修课程:无

课程部门:经贸学院

教 研 室:

制 订 人:蒋文贤

批 准 人: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背景

本课程可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学古诗词,赏析名言名句背后中国的名山大川,民风民俗,了解基本知识。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于文史类的选修课,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古诗词,将国学与各地文化结合,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修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将古诗词、国学知识融合中国地方文化,介绍我国各个地区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本课程针对名言名句,引领学生欣赏各地风土人情,名山大川,领略各地文化,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成为全面的知识性人才。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程度及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确定必需的知识点;

根据知识点所涉及的知识面要求确定学习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了解并掌握关于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言名句,掌握各个时期诗人的风格特征及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的学习。

二、分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各个朝代著名诗人的名字及其作品

2、能了解各地具有代表性诗词歌赋

3、了解中国各地民俗特色和风土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并逐步掌握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歌赋,进而不断加深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的了解。

2、通过学习各朝代的诗词歌赋,进而掌握这些诗词歌赋背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兴趣,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逐步加深对诗词歌赋的了解,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素养,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追求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连贯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讲内容

知识点1:唐朝诗人(约10学时)

1、李白

2、杜甫

 3、王勃

 4、王维

 5、杜牧

知识点3:宋朝诗人(约10学时)

1、苏轼

2、陆游

3、李清照

4、岳飞

5、范仲淹

知识点4:明朝近代诗人(约8学时)

1、汤显祖

2、关汉卿

3、徐霞客

4、毛泽东

二、选讲内容

知识点1:诗经及其他名言名句赏析(约2学时)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诗词歌赋游中国》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选修课程,教学时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特别是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枯燥的分析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深入浅出、形象的表述

二、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ppt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四、参考资料

《邂逅最美古诗词》

《中国著名景区导游词精选》